除非我们把语言减少到七个字,我们将永不会互相了解。

——(黎巴嫩)纪伯伦


《三体》读完了,能够理解的只是主线情节,硬科幻部分囫囵个先吞下来,然后又找到了这本《三体中的物理学》读,用以辅助消化。这本书也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作者是中科院博士李淼,看了几章,但是很遗憾,依旧看不大懂。努力理解的过程中,又查询了许多以前不懂的概念,例如黎曼空间、银河系悬臂、暗物质与反物质、宇宙第一/二/三速度、热力学四大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激光全息投影原理、狭义相对论、最新的粒子发现等,这些概念里的大部分也只能说是勉强理解最浅层的字面意思(可能还是误解),深度理解需要知识体系基础,那么也且暂停下来补充阅读一下量子物理学知识。


二十年多前结束高二的物理学习之后,就停止了对物理学的任何系统性学习,何况中学物理也就到物理科学二三百年前的知识边界(牛顿力学)为止,所以“牛顿力学”以及在类比机械力学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体系,应该依旧是生活现代社会中的大部分人的古典世界观基础,的确是需要升级了。量子力学已经存在一百年了,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也已经造出了“九章二号”和“祖冲之二号”两款量子计算机,据说现在生产力的三分之一都建立在量子力学规律与计算模型应用之上,即便是普通人,也需要自行完成这个知识的更新换代了。当然对于科普阅读来说,不是专业学习也不需要考试,轻松一点,粗浅了解大概即可,更多是理解这些前沿科学正在关注什么领域,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改变,或者给人类的思维方式带来哪些突破。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推动力”这套书太经典了,很遗憾之前容易买到到时候只收藏了不到十本,而跟本次阅读目标相关的大概就这么几本,不过要在这段并不确定长短的闭门日子都读完也相当不容易了,以前努力啃过一遍的只有薛定谔这本《生命是什么》,除了一个“熵增”定律,其他也快忘光了,需要复看。从量子力学开始,物理学引入了意识,挑战了机械决定论和物理实在性,世界变得不确定;而心理学领域则在努力探索客观规律,努力把心理学还原到生物学、化学进而到物理学,希望找到客观规律以把握住意马心猿。


对和陌生人网聊失去了兴趣。大部分人都在使用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概念突显逼格,发表禁不起推敲的观点来吸引关注,无数断线的话头,而且没有人愿意花时间表达清楚,或者压根也表达不清楚,或者过于长篇就没人有耐心看了。好像每人占据一层楼自说自话,混乱的对话建筑在杂乱的嗡嗡响,没有交流意义,越聊越寂寞,不如读书。读书群也一样没有沟通意义,读书这件事其实个性且私密,对于真正的阅读者而言,读书清单不需要被分享,阅读重在思维能力提升的结果而不是行为过程展示。感觉很多人乐于展示自己读过那些书或者炫耀其中的一些概念,就跟展示自己吃过哪些高级食材一样,只是用那个看似高级的消费行为标榜了自己,而不一定吃出健康体魄和饮食文化来,当然也未必有阅读后的独立思考力。阅读自然科学科普书籍和阅读社会学书籍不同,前者会让人对世界保持一份好奇心,多少可以对抗庸常生存的乏味;而后者有时候会导致生存厌倦,不想面对人性之阴暗与人类社会之复杂。所以,选择暂时转个阅读方向。


【后记】

理解量子物理学的数学知识基础是微积分,按说大学是学习了高数的,但是不幸全还给老师了,目前数学知识也停留在欧几里德年代。想自学微积分,这个发心是不是有点儿太大了,都有点儿不信自己能做到。



 
© Sophysworld/Powered by LOFTER